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

发布时间:2013-06-04      新闻来源:一览设计英才网

   

 

 

    前段时间,香港演员成龙在微博上表示,要将自己20年前购买的10栋安徽古建筑中的4栋捐赠给新加坡一所高校。
    成龙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,来自于他在新加坡实地察看过拟捐古建筑的安置地点之后,“看着那些精致的模型和三维图样、镭射扫描,我才知道他们已经做了周详的考证和周边环境设计。”
    一所外国高校对于中国古建筑的重视令我们汗颜。新加坡历史虽然不长,但是他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遗余力。即使只有1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,也被视若珍宝。比如随处可见的骑楼,其特色在于为行人提供5尺宽的步行道,利于遮阳、避雨、通风,仅这样的建筑新加坡就保留了7000多栋,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也为这些古建筑让路。
    反观国内,许多古建筑面临的结局无非两种——倒卖和损毁。在以徽雕古建筑闻名的皖南地区,许多人靠贩运“三雕(木雕、砖雕、石雕)”发了财。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——荫余堂,甚至被拆成2700块木件、8500块砖瓦和500块石件后,漂洋过海运至美国重建。还有很多古建筑,没有毁在文物贩子手中,却因为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而倒下。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,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,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。
    我国的文物执法机构不健全,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极度缺乏重视。古建筑损毁,拆除的事件比比皆是。
    2012年,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因为一段千年古城墙而焦虑。最终,确定古城墙原址保护长度约为20米,余下的100多米墙体实行迁移保护,这个结局并不美满,没有全部保存下来,是个巨大的遗憾。但总好过此前全部拆移的命运。而且不是所有的古建筑都有这样的幸运,作为国内知名的古建筑学教授,柳肃参与了许多地方的古城古镇古村寨和古建筑古文物的保护项目,眼睁睁看到一些地方的变化。“第一次去还有一条老街,考察完我们就告诉县里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宝贝,建议好好保护,地方官员也说一定要保护。等你再去的时候,很多宝贵的东西就被拆掉了,有些甚至就是整个消失了,看着就心痛啊。”
    柳肃说,他曾经历过一个极端的场面:在文物保护和城市开发发生矛盾的时候,某个地方官员甚至让文物局长“滚蛋”。
    柳肃说,中国应该是一个既有悠久辉煌历史文化,又有科技文明的真正意义上的强国。期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进一步普及和提高。
    2013年4月10日,媒体报道埋有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,正面临大规模拆迁。
    有网民指出,成龙将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大学,是对我国文物保护部门保护文物不力的批评。

 

打印】    【关闭
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
技术电话:0755-86153989  销售电话:0755-86153068 客服信箱:ngohr@job1001.com